近期,由天行平台(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硕士研究生张文雅、博士研究生梁杰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题为“Age at diagno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ncident dementia”的研究论文,首次评估了房颤发病年龄和痴呆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发现,房颤发病年龄越小,未来发生痴呆的风险越高;房颤发病年龄每减少10岁,未来痴呆风险增加23%。天行平台(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郑凡凡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解武祥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痴呆症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给各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FDA已经批准了几种单抗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但它们价格昂贵、有严格的适应症,且需严密监测副作用,难以大面积推广。2024年《柳叶刀》期刊指出,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早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仍是目前痴呆防治的关键。
房颤是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能显著增加患者后续发生卒中、心衰甚至死亡的风险。多个大型队列研究已证实,房颤患者发生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然而,房颤能持续对大脑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果较早确诊房颤,是否会增加后续发生痴呆的风险呢?
本研究使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数据,共纳入433746名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2.6年,其中30601人诊断为房颤,随访期间房颤人群中有1031人诊断为新发痴呆。在全人群中,与未诊断房颤的人群相比,房颤人群患痴呆的风险升高42%(HR: 1.42,95% CI: [1.32, 1.52])。在房颤人群中,房颤发病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痴呆的风险减少23%(HR: 1.23,95% CI: [1.16, 1.32])。倾向性评分的结果显示,与未发生房颤的人群相比,65岁之前诊断房颤的人群未来患痴呆的风险最高(HR: 1.82,95% CI: [1.54, 2.15]),其次是65-74岁之间诊断房颤的人群(HR: 1.47,95% CI: [1.31, 1.65])。针对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两种主要痴呆亚型的亚组分析也呈现相似结果。
本研究发现越早确诊房颤的患者在后续随访中患痴呆的风险越高,从生命全周期视角揭示了房颤对认知功能、大脑健康的长久危害。基层的医护工作者需要定期监测房颤发病年龄较小的患者(特别是65岁之前被诊断为房颤的患者)的认知功能,必要时进行更详细的痴呆风险评估,并为其提供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如加强锻炼、控制慢病进展和心理疏导),以促进或改善老年人的认识功能,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
本研究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3665和8197449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RC330-001)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公开竞争项目(22-466)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11523